老话说“六月怕十五”,六月十五将至,到底怕什么?

老话说“六月怕十五”,六月十五将至,到底怕什么?

老张头蹲在田埂上,汗珠子顺着皱纹往下淌,他眯着眼瞅天上的云彩,嘴里嘟囔着:"这鬼天气,再不下雨,庄稼可咋活?"小孙子蹲在旁边,歪着脑袋问:"爷,村里人都说'六月怕十五',到底怕啥呀?"

"傻小子,这天儿要是晴,能晒死苗;要是雨,能泡烂根!你说怕不怕?"老张头抹了把脸上的汗,"老祖宗传下来的话,那可都是用血泪换来的教训。"

要说这农历六月十五,在庄稼人眼里可是个顶要紧的日子。老话说"六月十五月光洁,闰月水田晒开裂",这话可不是瞎说的。去年这时候,月亮明晃晃的挂在天上,后头连着四十多天没见一滴雨,地里的裂缝都能塞进去小孩的拳头。老张头家的玉米秆子蔫得跟晒蔫的菠菜似的,秋收时一亩地少收了二百多斤。

隔壁李婶家更惨,前年六月十五下了场大雨,后头连着半个月阴雨不断。她家豆子地里的水排不出去,豆秧子泡得发黑发臭,秋收时颗粒无收。"那会儿看着烂在地里的豆子,心疼得我三天没吃下饭。"李婶现在说起来还直摇头。

不过也有走运的时候。

村里王叔记得特别清楚,五年前六月十五那天太阳毒得能晒脱皮,后头连着大晴天。

"那年秋收,谷穗沉得压弯秆,我家打了二十多担,粮仓都堆冒尖了!"王叔说起这事,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庄稼人最懂看天吃饭的道理。

老张头说,这六月十五的天气,就跟老天爷给庄稼人打的哑谜似的,猜对了能过个好年,猜错了就得勒紧裤腰带。所以每到这天,村里人都格外上心,天不亮就爬起来看天色。

除了怕天气作怪,老辈人还讲究这天不能搬家、不能远行。

老张头他爹在世时常说:"三伏天搬东西?那不是找罪受?汗流得跟瓢泼似的,中暑了咋整?"这话还真在理,去年村里老刘家不信邪,偏挑这天搬家,结果两个壮劳力中暑送医院,花了好几千医药费。

要说这"六月怕十五"的讲究,还得从老辈人种地的经验说起。农历六月正是庄稼抽穗灌浆的关键时候,就跟怀胎八月的孕妇似的,最经不起折腾。晴天怕旱,雨天怕涝,稍不留神就会影响收成。老张头记得他爷爷说过,光绪年间就有一次六月十五下大雨,后头连着四十多天阴雨,全县庄稼绝收,饿死了不少人。

现在虽说有天气预报,有抽水机,有抗灾品种,但老庄稼把式们还是不敢大意。老张头每天雷打不动要看天气预报,手机里还装着好几个农业APP。"老祖宗的话,理儿是对的,咱得讲究科学种田,但该防的还得防。"他常这么跟村里年轻人说。

这天傍晚,老张头扛着锄头往家走,小孙子蹦蹦跳跳跟在后面。夕阳把爷孙俩的影子拉得老长,小孙子突然问:"爷,你说咱农民为啥这么怕六月十五啊?"老张头停下脚步,摸了摸孙子的头:"因为庄稼是咱的命根子,天气是老天爷的脸色。咱农民啊,就是看天吃饭的命——但咱也得学会跟天斗!"

村里人现在聚在村口老槐树下乘凉时,还常聊起这些老讲究。有人信,有人不信,但谁也不敢拿自家庄稼开玩笑。

毕竟在这片黄土地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总归有它的道理。

就像老张头说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多留个心眼总没坏处。"

要说这"六月怕十五"的讲究能有多准?今年这天到底是晴是雨?庄稼人心里都绷着根弦。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天气咋变,庄稼人该干的活一样不会少,该操的心一点不会减。这就是咱农民的本分,也是咱庄稼人的宿命。

责任编辑:zx0002

相关推荐

高性价比vivo手机推荐
365bet足球比分

高性价比vivo手机推荐

📅 07-25 👁️ 6773
国足首度在世界杯登场比赛
Best365官网登陆

国足首度在世界杯登场比赛

📅 08-05 👁️ 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