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仗的军人,他们的价值在哪里?

不打仗的军人,他们的价值在哪里?

6月11日,杭州的许女士在宁波出差时突然晕倒在地铁站,东海舰队某通信团战士朱墨岩将她背到附近的宁波解放军第113医院救治。许女士病愈后来到朱墨岩所在部队当面致谢。面对许女士的连声答谢,朱墨岩一再表示自己只是做了平常人该做的事情,并且婉言谢绝了五万元酬谢金。

见义勇为,显军人英雄本色!军营之外,军人也有“职业病”,他们的“职业病”就是他们的口号——为人民服务!

可新闻下的一条评论让小编无语了,有人说这都是突发的意外事件,现在是和平年代,军人又不用打仗,他们的价值在哪里?他们凭什么要拿高工资?

那是你不知道多少个你和家人平安欢喜的日子里,身后有两百万军人在默默为你守护,他们的家人牺牲了自己的团聚时光在无私支持着他们的使命。

和平年代里,他们是这样的军人:

他们站岗放哨

维护国家的稳定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他们活跃在我们的周围

交通枢纽、大型活动现场

都少不了那抹橄榄绿

他们刻苦训练

只为一朝攻坚克难显身手

他们伤痕累累

却勇往直前不言弃

他们用顽强意志与洪水搏斗

只为守护百姓的安危

他们出入火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

把危险留给自己

危急时刻

他们火速上前转移校车上的幼童

拯救了46个家庭

他们在异国他乡维护和平

却遭遇不测,为国献身

他们勇救落水女子

却失去宝贵的生命

他们捐资助学帮扶困难学子完成学业

一帮就是数年

然而,他们守护了大家

却难以顾全自己的小家

从军那天起

和父母的见面变成了几年一次

车站和妻子短暂的见面后

是不知何时再见的分离

出生数月后,终于见到了孩子

“相见恨晚”,怎忍离去?

这些照片,

定格的虽然是某个军人的一瞬间,

背后却是千千万万中国军人的缩影。

体现的却是中国军人整体的精神与素养。

所以,别再问我和平年代军人的价值是什么,他们的付出是你所不能想象的。

军人从来不怕吃苦,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但是他们怕父母的期盼落空,怕对妻子的承诺食言,怕孩子的成长中错失太多,摧毁他们的从来不是打仗流血,而是内心最深最深处的一抹柔情。

你看到的还坚守在岗位上的军人,他们的背后是父母殷殷期盼后的绝对支持,是妻子擦干眼泪后的坚定和爱,是孩子成长中的坚强和对父亲的崇拜,还有他们自己满怀内疚的坚持。

我们看了太多关于军人的表彰报道,祖父母亡故坚守岗位未归,父母病重坚守岗位未归,妻子生产坚守岗位未归,自己带病坚守岗位不撤……对于坚守岗位是职业道德,值得表彰,但是对于家庭,他们留下的却只有愧疚,这份荣誉珍贵无比也心痛无比。

和平年代的军人,向你致敬!

版权信息:本文由军嫂club特别策划,部分素材综合网络

编辑:芃芃 芽典

版权信息:本文由军嫂club特别策划,部分素材综合网络

编辑:芃芃 芽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