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前的幢
幢的質料,不外乎絹布綢緞絲帛之類[1]。也有用木、石等製成的,稱爲木幢、石幢(見石燈籠)等。
幢沒有十分固定的製式,通常在幢身下附綴的條形旗幟而製成。幢身或成豎立的長方形,或爲四方翹起的較突出的頂蓋;在幢身的兩邊,間隔配置八條或者十條絲帛,下邊配置兩條絲帛。在幢身上也有繡織佛像的,也有描繪彩畫的[1],還能寫上經文,稱爲經幢。
若在幢竿頂上安置摩尼寶珠(如意寶珠),則稱做如意幢、摩尼幢。有的幢頂還安置人頭、骷髏頭,是不淨觀、屍陀林怙主法門的一種體現,稱做檀拿幢、人頭幢。[1]還有一種勝利幢(藏語:མཆོག་གིརྒྱལ་མཚན་,威利轉寫:mchog gi rgyal mtshan),爲藏傳佛教吉祥八寶之一。
幢和幡都屬於旌旗類,用途相當,而依形狀作區別,漢地通常謂圓桶狀者為幢,長片狀者為幡[2]。幢和幡有著不相上下的功德;若有人向塔寺道場,施幢供養,必能獲得殊勝果報。有將幢、幡合一者,稱爲幢幡。